
春日的紅安草木蔓發(fā),
英雄的土地上回蕩著歷史的足音。
3月1日,光谷十小66名黨團(tuán)員教師
踏著晨光奔赴紅安革命老區(qū),
開啟一場追尋初心的紅色征程。
第一日:紀(jì)念碑前的誓言
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(qū)紀(jì)念園,
全體黨員肅立于巍峨的紀(jì)念碑前。
獻(xiàn)一籃白菊,輕撫緞帶如撫過崢嶸歲月;
舉拳重溫誓詞,字字鏗鏘,穿透時光的壁壘。
歷史館內(nèi),銹跡斑駁的槍械、泛黃的家書,
無聲訴說著“萬眾一心跟黨走”的赤誠;
烈士墻前,年輕的面龐定格成永恒的星辰,
照亮后來者的路。
午后,走進(jìn)七里坪長勝街。
青石板路蜿蜒,紅軍標(biāo)語猶存;
列寧小學(xué)舊址,黑板上的粉筆字
仿佛還在書寫革命的啟蒙。
一首《八月桂花遍地開》的自發(fā)學(xué)唱,
讓革命勝利的喜悅跨越百年依舊動人心魄。
在八一村蘇維埃政府舊址,
一堂“初心課”悄然展開——
那些為百姓挑水劈柴的身影,
詮釋著“江山就是人民”的永恒答案。
夜幕垂落,紅安的故事在劇場里流淌。
《我和我的紅安》用光影與歌聲,
將烽火歲月織成溫柔的淚與光。
“這盛世,終如您所愿”——
幕布落下時,星光照亮了每一雙濕潤的眼。
第二日:亮劍精神與公仆情懷
晨曦中奔赴高橋鎮(zhèn)程河村。
王近山故居前,“亮劍精神”化作山風(fēng)呼嘯:
狹路相逢勇者勝,
教育者何嘗不是時代的“亮劍人”?
展館內(nèi),彈殼拼成的中國地圖,
映照出“敢于斗爭、善于斗爭”的智慧鋒芒。
李先念故居綠蔭如蓋。
圖書館的舊書頁翻動著“大愛情懷”,
土墻瓦房鐫刻著“公仆風(fēng)范”。
熒幕上,《大愛》紀(jì)錄片讓時空重疊,
微黨課里那句“守的是人民的心”,
如春雷叩擊心門。
歸程:帶著火種前行
車輪駛離紅安,群山漸遠(yuǎn),熱血未涼。
兩日的紅色浸潤,
是歷史的回響,更是未來的序章。
光谷十小的教師們,將以紅安精神為炬——
在課堂播撒紅色基因,
用教育鑄就強(qiáng)國脊梁,
讓每一顆童心,都生長出信仰的力量。
山河不忘,吾輩自強(qiáng)。
這趟紅色之旅的終點,
恰是立德樹人的新起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