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必武:從清末秀才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家 曾為六角錢向黨中央寫檢討信

董必武
編者按:4月2日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、中國共產黨創(chuàng)始人之一董必武逝世40周年紀念日。董必武是湖北黃安(今紅安)人。他青年時代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,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1934年參加了聞名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。1945年4月,董必武出席了聯(lián)合國國際組織會議。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和日本投降后,他是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,同國民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。建國后,他歷任國家副主席、副總理等職,并多次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常委。董必武為黨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績,受到全國人民的愛戴。[詳細]
從清末秀才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家
董必武1886年出生在一個清貧的教師家中。18歲考取秀才。中學讀書時接受革命團體日知會的影響,擁護孫中山的民主主義革命綱領。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,加入同盟會,并在武昌軍政府中擔任工作。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,他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。他總結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教訓,對比俄中兩國革命成敗的經驗,從中認識到,“中國的獨立,走孫中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,必須走列寧的道路”。由此他逐步實現(xiàn)由激進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重大思想轉變。【詳細】
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
1921年6月,董必武接到上海黨組織通知,要求武漢派兩名代表到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并付給每名代表100元路費。董必武、陳潭秋代表湖北共產黨組織赴上海出席“一大”。7月23日,上海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迎來了從北京、長沙、武漢、廣州、上海、濟南及日本7個地區(qū)來的13位代表,另外加上兩位從蘇俄伊爾庫茨克來華的外國人,共15人。在極端秘密的氛圍下,中國現(xiàn)代史上劃時代的一幕——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開幕。那一年,董必武35歲,年齡僅次于何叔衡,為與會者中第二位的年長者。【詳細】
為六角錢向黨中央寫檢討信
1941年,由于受國民黨頑固派發(fā)動的反共高潮的影響,重慶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的生活條件極其艱難。辦事處的財務工作重擔由中共南方中央局常委、統(tǒng)戰(zhàn)工作委員會書記董必武掌管。為了維持辦事處機關的正常運轉,董必武殫精竭慮地撥打著這把“小算盤”,親自制定機關伙食標準,實行包干調劑。但有一個月,在月底伙食費結算時,賬面上有六角錢的開支平不了。為此,董必武十分自責,他對身邊的同志們說:“我們黨的經費來得不容易,每分每厘都是同志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,我們只有精打細算的責任,沒有浪費鋪張的權力。”之后,董必武執(zhí)意在機關大會上作了檢查,并親自向黨中央寫了檢討信。【詳細】
毛澤東曾改詞悼念董必武
1944年,毛澤東批準公開為董必武祝賀60壽辰。新中國成立后,董必武積極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中。1972年2月下旬,毛澤東建議由董必武出任國家代理主席。詩壇上,兩人結為摯友,毛澤東曾稱贊“董老善五律”。毛澤東身邊醫(yī)護人員回憶:1975年4月2日,董必武去世,毛澤東一天不吃東西,也不說話,只是將《賀新郎》的錄音反復聽了一整天。沒過幾天,他把詞的最末兩句改為“君且去,休回顧”,讓錄制組重錄,說原來兩句“舉大白,聽《金縷》”太傷感了。毛澤東對這首詞的改動,實際上增加了別離的意味,將送朋友去外地變?yōu)樯x死別,暗含著更深沉的留戀不舍之情。【詳細】

鄂公網安備42112202000086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