詹才芳
“開國將軍”是個響亮的名號,但詹才芳鮮為人知。他的資歷堪比大將,他的警衛(wèi)員成了上將,部下當上國家主席、國防部長,他對國運影響之大,將帥榜上只有葉帥能及。
詹才芳,1907年9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黃安高橋區(qū)黑石咀村。七歲時,母親餓死,十二歲時,父親和二姐食物中毒而死,從此與大姐相依為命。十六歲時去武漢,認識了董必武,董老的姐姐正好是他姐姐的公婆。詹才芳為董老服務了幾年,1927年入黨。
詹才芳是黃麻起義領(lǐng)導人之一,起義失敗后,與吳光浩、李先念、王樹聲、陳再道、王宏坤、王建安、周純?nèi)⑶鼗鶄サ热耍煌狭四咎m山,是木蘭山七十二英雄之一。
在紅四方面軍期間,他歷任黃陂縣工農(nóng)游擊大隊大隊長、紅軍營長、團政委、師政委、軍政委、川西第五縱隊司令員等職。
詹才芳能征善戰(zhàn),有勇有謀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蘇家埠戰(zhàn)役。
他讓士兵們用篾條、稻草扎成把,用水浸濕,在塹壕前堆成垛,用來抵擋子彈,又在周圍挖出一條一公里多的塹壕,加強防御。同時,詹才芳組織官兵給困頓饑餓而開小差的國軍士兵送食物。此舉動搖了國軍士氣,不斷有國軍士兵前來投誠。
聽聞蘇家埠被圍,蔣介石緊急抽調(diào)兩萬人馳援蘇家埠。國軍行進到蘇家埠附近時中了徐向前埋伏,全軍覆沒。蘇家埠的國軍見外援無望,內(nèi)無糧草,斗志瓦解,全部繳械投降。
進入四川時,詹才芳任9軍政委,長期與軍長何畏搭檔,許世友任副軍長。張國燾、陳昌浩那時每逢硬仗就先用9軍,其次30軍(余天云李先念),搞得4軍王宏坤很郁悶。
一、四方面軍會師后,何畏在某次會議上大談軍委錯誤,越說越激動,竟拔槍朝軍委領(lǐng)導的方向射了幾梭子彈。這在四方面軍是常事,一方面軍可受不了這個刺激,不久就分道揚鑣了。
會師延安后,何畏跑回家鄉(xiāng)去了。主席對9軍留下的心理陰影,罩在詹才芳一個人身上,建國后不見詹,但打聽他的動靜。
延安“紅四拖槍逃跑案”,許世友等被判刑,詹才芳只關(guān)了兩周,就被放出來了。董必武那時管法院系統(tǒng)。
董老曾對詹題字:大勇若怯、大智若愚、大善若惡。
詹才芳吃素,人稱“齋公”,他的確有一副菩薩心腸,救下的很多人,后來成了開國將軍。陳錫聯(lián)、甘思和、鄧岳、張志勇、譚知耕都差點死于肅反。詹才芳表面上臭罵他們,甚至動粗,實際上卻救了他們一命,安排他們做自己的警衛(wèi)員或文書。
詹某次被民團追逃,陳錫聯(lián)母親救之。后陳找詹要求參軍,無奈個太矮,詹答應第二年收他,陳第二年果然成了詹的勤務兵。
陳賡大將過世,一些老將齊聚北京悼念。王樹聲大將問詹才芳現(xiàn)在還敢不敢打陳錫聯(lián)耳光,與陳錫聯(lián)相視大笑,眾人不解。原來陳錫聯(lián)某次替詹才芳打洗腳水,水太燙,燙得詹才芳哇哇大叫,甩手就給了陳一耳光。
后來詹才芳生病住院,陳錫聯(lián)來探病。詹才芳出院后讓人去陳錫聯(lián)家回禮,陳錫聯(lián)的夫人便朝屋內(nèi)喊警衛(wèi):快告訴首長,就說首長的首長派人來看首長了。
“王瘋子”王近山和詹才芳是鄰村老鄉(xiāng),也做過詹才芳的警衛(wèi)員。
過草地時,一個大個子病重,被部隊放棄了。詹才芳和警衛(wèi)經(jīng)過,便讓警衛(wèi)將大個子的擔架綁在馬尾上,將他拖出了草地。1961年,詹才芳路過無錫,被那大個子熱情款待,詹才芳這才曉得,他救的人叫尤太忠。
尤太忠55年是少將,88年晉升上將,軍紀委書記任上退休。
抗日時期,洪學智的妻子張文挺著大肚子掉隊了,無奈之下找到附近部隊,一打聽,有詹才芳在,便上門求助。詹一見大驚,親手下了兩碗面條慰勞,附贈大米5斤,并安排人馬護送張文。
詹才芳晚年北京住院,洪學智夫婦第一個到病房看望。
楊靜是淮安人,與周恩來兩家是世交,家境富裕。二哥楊述,嫂子韋君宜。二哥在清華大學讀書時,楊靜和姐姐跟著哥哥在北平華光中學讀書,并秘密參加了抗日組織“民先隊”。
1937年初,楊靜回到蘇北老家。不久,二哥楊述從清華大學拍來電報,大意是說日本將入侵中國,蘇北可能成為戰(zhàn)場,要全家變賣所有家產(chǎn)去延安。
母親決定一家人兵分兩路。一路由母親帶大嫂去成都投奔從事地下工作的大哥;一路由楊靜帶著14歲的弟弟直奔延安。
楊靜剛到延安不久,成都方面?zhèn)鱽碡模瑮铎o大哥遇害。周恩來聞訊,親自派飛機把楊靜家人接到延安。這一家子受到熱烈歡迎,毛主席親自接見,稱贊楊靜媽媽為“革命母親”。
1937年楊靜剛滿18歲,入陜北公學讀書。由于雙眸水靈,綽號“黑牡丹”,成了眾矢之的,求愛信如雪片飛來。不想過早結(jié)婚生子的她,對此煩惱不已,于是在窯洞門口貼了一幅“安民告示”: 學員楊靜10年之內(nèi)不嫁人。
求之不得,于是閑話滋生:
面對流言蜚語,楊靜只盼望著早日畢業(yè),離開是非之地,換個環(huán)境。
轉(zhuǎn)眼就是1940年早春,楊靜來到晉察冀工作。在這里,33歲的詹才芳對楊靜一見鐘情,托人帶話給她:”這輩子非‘黑牡丹’不娶!”
詹才芳文化不高,情商不低。他不贊美人漂亮,而贊有文化,不擺老資格,而拜美人為師。詹才芳聽口音聽出她是周恩來同鄉(xiāng),令楊靜有他鄉(xiāng)遇知音之感,戒心少了一大截。經(jīng)過一番努力,終于抱得美人歸,留下一段“楊靜十年不嫁人,只因未遇詹才芳”的佳話。
婚后,詹曾送妻子一件皮大衣。某次遇到鬼子襲擊,楊懷孕在身,行動不便,慌亂中也不舍得丟棄大衣。安全時解下一看,里面竟有一彈頭!丈夫送的大衣救了她一命。
1946年1月,楊靜生下第一個男孩。得到消息時,詹才芳正在指揮作戰(zhàn),打完仗他給孩子取名"和平"。
和詹才芳將軍來往最多的就數(shù)許世友上將,當時詹才芳是部隊的連長,許世友是他手下的班長,那個時候許世友便嗜酒如命,可喝酒是違反紀律的,不過許世友卻說他沒酒就邁不開步子,于是詹才芳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。
1955年第一次授勛,許世友、洪學智等紅四方面軍的老將都被授予了上將,可他們都是詹才芳的老部下,下級的軍銜比老領(lǐng)導高,一時覺得不知怎么見老領(lǐng)導才好。于是洪、許二位上將便在授銜后給老領(lǐng)導詹才芳中將敬禮。這就是“上將給中將敬禮”故事的由來。貌似《亮劍》中有過一段這樣子的故事。
許世友后來進京時,一定要住在詹才芳的隔壁,不然就生氣罵娘,中國軍隊裁軍百萬后,中央決定退居二線老同志一律不發(fā)軍裝,許世友曾向詹才芳發(fā)牢騷:“他媽的,活著也沒什么意思,軍裝也不給穿,還不如死了好。”詹才芳將軍勸曰:“莫講瘋話喲!”許世友便“諾諾”無言了。
詹才芳住院時,前來探病的絡(luò)繹不絕,除了陳錫聯(lián),還有徐向前、李先念、洪學智、秦基偉、陳再道等,徐向前元帥稱之為“老戰(zhàn)友”,李先念主席稱之為“老班長”,陳錫聯(lián)(上將)、陳再道(上將)、秦基偉(55中將,88上將,88年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)等將軍稱之為“老領(lǐng)導”。
“文革”中,詹才芳負責湖南省“三支兩軍”工作。1967年6月,周恩來總理問他:“湖南還有沒有干部可以出來工作?”詹答:“有兩人,一個叫萬達,一個叫華國鋒。”總理問:“華國鋒這個人怎么樣?”詹答:“老實可靠。”總理問:“華國鋒現(xiàn)在何處?”詹答:“‘湘江風雷’所握。”于是,詹才芳依總理指示,親往長沙解救,并用專機護送至北京。華國鋒才從紅衛(wèi)兵手里獲得“解放”。
后來,華國鋒在詹才芳的戰(zhàn)友李先念、陳錫聯(lián)輔佐之下,果然不負期望,力挽狂瀾。
詹才芳未獲重用,結(jié)果因禍得福,在驚濤駭浪中安渡后半生,1992年去世,享年86歲。





鄂公網(wǎng)安備42112202000086

